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甘肃省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8:03:02  浏览:898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甘肃省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甘肃省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1990年10月31日甘肃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野生动物保护
第三章 猎捕管理
第四章 驯养繁殖管理
第五章 经营利用管理
第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七章 附 则
附: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保护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
(一)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二)甘肃省人民政府制定公布的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三)国家和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适用渔业法和甘肃省实施渔业法办法的规定。
第四条 每年4月为“甘肃省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4月24日至30日为“甘肃省爱鸟周”。
“宣传月”和“爱鸟周”期间,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活动。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林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全省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县(市、区)人民政府的林业、渔业或者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保护管理野生动物资源所需经费,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年度经费中列支,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 县(市、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动物资源进行调查;市、州(地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进行复查;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省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情况进行核查。县以上各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
门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建立资源档案,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建立野生动物发展基金制度。基金的征集、管理和使用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章 野生动物保护
第九条 在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地区或水域,候鸟的主要繁殖地、越冬地、停歇地,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划定本省地方自然保护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禁猎区、禁猎期。在禁猎区、禁猎期,禁止猎捕活动。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猎捕的,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生物技术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善国家和省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场所和食物条件,发展野生动物资源。
第十一条 在国家和省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禁止使用有毒有害药物,禁止破坏巢、穴、洞,禁止污染生息环境。
第十二条 因自然灾害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及时报告上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并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减少损失。
单位和个人对伤病、受困、搁浅、迷途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尽力抢救,严禁捕杀,并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对危害人畜安全和农作物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和个人应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因保护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人畜和农作物造成损失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补偿。补偿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章 猎捕管理
第十四条 禁止猎捕、杀害国家和本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必须申请狩猎证。狩猎证由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狩猎证管理办法,由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 本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家和本省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有下列情况之一,确需猎捕的,应向市、州(地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狩猎证:
(一)承担科学研究或者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任务的;
(二)驯养繁殖单位必须从野外取得种源的;
(三)承担科学试验、医药和其他生产任务必须从野外补充或者更换种源的;
(四)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大专院校、城市动物园等为宣传、普及野生动物知识或者教学、展览的需要,必须补充、更换野生动物或者标本的;
(五)因外事工作需要必须从野外取得野生动物或者标本的;
(六)因其他特殊情况必须猎捕的。
第十六条 因保护资源需限量猎捕的其他野生动物名录及其年猎捕量限额,由县(市、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市、州(地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不得超限额猎捕。
猎捕因保护资源需限量猎捕的其他野生动物,必须向当地县(市、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狩猎证。
第十七条 猎捕者应当按照特许猎捕证、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期限进行狩猎。
第十八条 禁止使用军用武器、炸药、毒药、地弓、地枪、绝后窖、大吊杆、大铁夹、钢(铁)丝套、火攻、机动车追猎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工具和方法进行狩猎;禁止拣拾国家和省保护野生动物的蛋卵。
第十九条 狩猎旱獭等鼠疫宿主动物,必须持有县(市、区)以上卫生防疫部门的许可证。
严禁在鼠疫疫区狩猎旱獭等鼠疫宿主动物。因防疫、科研需要在疫区猎捕旱獭等鼠疫宿主动物的,必须持有其主管部门的证明,经卫生防疫部门同意,报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条 持枪猎捕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核发的持枪证。购买狩猎枪支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其他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条件开展狩猎活动的地区,由县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划定范围,市、州(地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建立狩猎场。狩猎场管理办法由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对外国人开放的狩猎场、点的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制定。
第二十二条 跨县狩猎的单位和个人,持狩猎证到狩猎所在地的县(市、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可以进行狩猎。
外省来甘肃省狩猎人员,必须凭其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具的证明和狩猎证,向甘肃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手续后,方可进行狩猎。

第四章 驯养繁殖管理
第二十三条 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和科学研究,维护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四条 驯养繁殖国家和省保护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持有驯养繁殖许可证。没有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的不得驯养繁殖。
颁发驯养繁殖许可证,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属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市、州(地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属国家和省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由县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停止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应向批准机关申请注销驯养繁殖许可证,并按规定妥善处理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
第二十五条 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建立驯养繁殖管理档案和资料统计制度,提高驯养繁殖水平。
第二十六条 因疾病、伤残、自然淘汰、种源交换、更换血统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屠宰、出售、转让、出租、赠送、交换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依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权限办理。

第五章 经营利用管理
第二十七条 禁止非法出售、收购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出售、收购国家和省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依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权限办理。
第二十八条 经营利用国家和省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经营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经营利用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必须经市、州(地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发给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凭
经营许可证核发营业执照;经营利用国家和省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必须经县(市、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发给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凭经营许可证核发营业执照。
没有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利用国家和省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
第二十九条 持有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年度限额指标内,从事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经营活动,不得超限额经营。
第三十条 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凭驯养繁殖许可证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收购单位出售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第三十一条 经营旱獭等啮齿类动物产品,必须持有县(市、区)以上防疫部门的检疫证明或检疫检验章戳记,方可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出售,不得在集贸市场销售。
第三十二条 对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由所在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未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由所在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应当依法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
第三十四条 运输、邮寄、携带国家和省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必须办理准运证。出县境的,由县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准运证;出省境的,由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准运证;出国境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本省核发的准运证,由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成绩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一)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本办法,保护管理措施得力,在本行政区域或者管理区内,连续三年没有发生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重大案件,野生动物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增长的;
(二)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宣传教育、开发利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三)拯救、保护和驯养繁殖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显著成绩的;
(四)在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中取得成果或者在应用推广科研成果中获得显著效益的;
(五)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本办法,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经济效益连续增长的;
(六)发现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本办法的行为,及时制止或者检举报告的;
(七)破获猎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重大、特大案件的;
(八)热爱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连续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十年以上或者基层工作五年以上取得较好成绩的;
(九)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中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奖励包括表彰、记功、颁发荣誉证书、奖金和晋级。
第三十六条 非法捕杀、出售倒卖、走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捕杀本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物,以及伪造、倒卖特许猎捕证或者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等,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和有关法律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本办法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分别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或者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根据其违法的情节和造成的后果,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规定,予以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没
收实物、违法所得和猎捕工具;吊销有关证件;罚款。
需要罚款的,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非法猎捕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处以所猎捕动物价格的2倍至3倍罚款;猎捕国家和省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野生动物的,处以所猎捕动物价格1倍至2倍罚款。
(二)在禁猎期、禁猎区和自然保护区内猎捕野生动物的,每人次罚款30元;猎获野生动物的,并处以所猎获动物价格2倍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超出狩猎证规定种类或数量的,按超出猎获动物价格的50%罚款;超出狩猎证规定地点的,罚款10元;超出狩猎证规定期限的,每超出一日罚款5元。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未取得狩猎证猎捕其他野生动物的,处以所猎获动物价格1倍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使用禁用的工具和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处以300元至1000元罚款。
(六)非法出售、收购、运输、携带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兽类每只罚款1000元至2000元,其他每只罚款500元至1000元;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兽类每只罚款500元至1000元,其他每只罚款250元至500元;属
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兽类每只罚款200元至400元,其他每只罚款100元至200元;属国家和省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野生动物的,每只罚款50元至100元。
(七)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处以其损失金额的1倍至2倍罚款。
(八)伪造、倒卖、转让特许猎捕证、狩猎证、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特许猎捕证,每证罚款500元至1000元;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特许猎捕证,每证罚款200元至500元;狩猎证,每证罚款50元至100元;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每证罚
款1000元至3000元。
第三十八条 非法猎捕旱獭等啮齿类动物或者经营其产品的,没收猎获物、非法所得和猎捕工具,并处以每只30元罚款。
第三十九条 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进行处罚时,应当出具处罚决定书,并开具凭证。
罚款上缴同级财政部门。
第四十条 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被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办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有续表)
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甘肃省分布名录
(经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农业部公布)
中名 保护级别(Ⅰ级、Ⅱ级)
兽 纲
灵长目
猴 科
短尾猴(青猴、獾猴)……………………………………Ⅱ
猕 猴(黄猴、猴子)……………………………………Ⅱ
金丝猴(金线绒、蓝面猴、仰鼻猴)……………………Ⅰ
食肉目
犬 科
豺……………………………………………………………Ⅱ
熊 科
黑 熊(狗熊、黑瞎子)…………………………………Ⅱ
棕 熊(马熊、哈熊)……………………………………Ⅱ
浣熊科
小熊猫(九节狼)…………………………………………Ⅱ
大熊猫科
大熊猫(花熊、白熊)……………………………………Ⅰ
鼬 科
石 貂(崖獭)……………………………………………Ⅱ
水 獭(水猫子)…………………………………………Ⅱ
灵猫科
大灵猫(九节狸)…………………………………………Ⅱ
猫 科
草原斑猫……………………………………………………Ⅱ
荒漠猫………………………………………………………Ⅱ
猞 猁(草猞猁、大山猫)………………………………Ⅱ
兔 狲(羊猞猁、乌伦、玛瑙)…………………………Ⅱ
金 猫(红春豹、芝麻豹)………………………………Ⅱ
云 豹(龟纹豹)…………………………………………Ⅰ
豹(金钱豹)………………………………………………Ⅰ
虎(老虎、大虫)…………………………………………Ⅰ
雪 豹(艾叶豹、草豹、豹子)…………………………Ⅰ
奇蹄目
马 科
蒙古野驴……………………………………………………Ⅰ
西藏野驴……………………………………………………Ⅰ
野 马(普氏野马)………………………………………Ⅰ
偶蹄目
驼 科
野骆驼(双峰驼)…………………………………………Ⅰ
麝 科
麝(所有种)(獐子、香獐、香子)……………………Ⅱ
鹿 科
白唇鹿(黄鹿)……………………………………………Ⅰ
马 鹿(甘肃马鹿、白臀鹿)……………………………Ⅱ
梅花鹿(鹿)………………………………………………Ⅰ
牛 科
野牦牛(野牛)……………………………………………Ⅰ
黄 羊………………………………………………………Ⅱ
普氏原羚(黄羊)…………………………………………Ⅰ
藏原羚(黄羊、白屁股)…………………………………Ⅱ
鹅喉羚(长尾黄羊、羚羊、黄羊)………………………Ⅱ
高鼻羚羊(赛加羚羊、羚羊)……………………………Ⅰ
扭角羚(羚牛、野山牛、盘羊、牛羚)…………………Ⅰ
鬣 羚(苏门羚、四不象、山驴)………………………Ⅱ
斑 羚(青羊、野山羊)…………………………………Ⅱ
北山羊(红羊、□(yuan)羊、悬羊)……………………Ⅰ
岩 羊(石羊、青羊)……………………………………Ⅱ
盘 羊(大头羊、大角羊)………………………………Ⅱ
(续上表)
鸟 纲
鹳形目
鹳 科
黑 鹳………………………………………………………Ⅰ
□(huan)科
朱 □(huan)(朱鹭、红鹤)……………………………Ⅰ
白琵鹭………………………………………………………Ⅱ
雁形目
鸭 科
天 鹅(所有种)…………………………………………Ⅱ
鸳 鸯………………………………………………………Ⅱ
隼形目
鹰 科
金 雕(洁白雕)…………………………………………Ⅰ
白肩雕………………………………………………………Ⅰ
玉带海雕(黑鹰)…………………………………………Ⅰ
白尾海雕……………………………………………………Ⅰ
胡兀鹫………………………………………………………Ⅰ
其它鹰类……………………………………………………Ⅱ
隼 科(所有种)………………………………………………Ⅱ
鸡形目
松鸡科
斑尾榛鸡……………………………………………………Ⅰ
雉 科
雪 鸡(所有种)…………………………………………Ⅱ
雉 鹑………………………………………………………Ⅰ
血 雉(柳鸡)……………………………………………Ⅱ
红腹角雉(红绣鸡、潮鸡、哇哇鸡、角鸡)……………Ⅱ
虹 雉(所有种)…………………………………………Ⅰ
兰马鸡(马鸡、角鸡)……………………………………Ⅱ
勺 鸡………………………………………………………Ⅱ
白冠长尾雉(长尾鸡)……………………………………Ⅱ
锦 鸡(所有种)…………………………………………Ⅱ
鹤形目
鹤 科
灰 鹤………………………………………………………Ⅱ
黑颈鹤(西藏鹤)…………………………………………Ⅰ
蓑羽鹤(闺秀鹤)…………………………………………Ⅱ
鸨 科
鸨(所有种)………………………………………………Ⅰ
鸥形目
鸥 科
遗 鸥………………………………………………………Ⅰ
鹄形目(所有种)……………………………………………………Ⅱ
(续上表)
两 栖 纲
有尾目
隐鳃鲵科
大鲵(娃娃鱼)……………………………………………Ⅱ
蝾螈科
细痣疣螈……………………………………………………Ⅱ
鱼 纲
鲑形目
鲑 科
秦岭细鳞鲑…………………………………………………Ⅱ
昆 虫 纲
双尾目
铗□科
伟 铗………………………………………………………Ⅱ
蜻蜒目
箭蜒科
尖板曦箭蜒…………………………………………………Ⅱ
鞘翅目
臂金龟科
彩臂金龟(所有种)………………………………………Ⅱ
犀金龟科
叉犀金龟……………………………………………………Ⅱ
鳞翅目
凤喋科
金斑喙凤蝶…………………………………………………Ⅰ
三尾褐凤蝶…………………………………………………Ⅱ
绢蝶科
阿波罗绢蝶…………………………………………………Ⅱ
(续上表)
二、甘肃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省人民政府制定公布)
中 名
兽 纲
食肉目
犬 科

沙 狐

灵猫科
花面狸
猫 科
豹 猫
偶蹄目
鹿 科
狍(草鹿、狍鹿)
毛冠鹿(青鹿)
鹿

鸟 纲
鹳形目
鹭 科
大白鹭
白 鹭
雁形目
鸭 科
灰 雁
斑头雁
红嘴潜鸭
红胸秋沙鸭
鸡形目
雉 科
雪 鹑
鸥形目
鸥 科
鱼 鸥
鸽形目
鸠鸽科
雪 鸽

雀形目
鸦 科
渡 鸦

两 栖 纲
有尾目
小鲵科
山溪鲵(娃娃鱼、接骨丹)
鱼 纲
鲤形目
鲤 科
北方铜鱼(鸽子鱼、沙嘴子)
渭河裸重唇鱼(重唇鱼)
(续上表)
三、甘肃省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
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省林业厅公布)
中 名
兽 纲
翼手目
蝙蝠科(所有种)
食肉目
鼬 科(所有种)
鸟 纲
□(lie )形目
啄木鸟科(所有种)
雀形目
燕 科(所有种)
伯老科(所有种)
椋鸟科(所有种)
鸦 科
灰喜鹊
喜 鹊
爬 行 纲
龟鳖目
龟 科
乌 龟
两 栖 纲
无尾目
雨蛙科
秦岭雨蛙
蛙 科(所有种)
姬蛙科(所有种)
注:动物名称后括号内为该种动物的别称或俗称。



1990年10月3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调整和补充《一般高等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的意见

教育部


关于调整和补充《一般高等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的意见
教育部


一、对《定额》的调整
(一)教室:原规定教室每周穿插排课26至30学时,利用率偏低,现提高到每周排课至少30学时(不包括学术活动和学生自习等占用教室的时数)。各科教室的建筑面积定额不得超过原定额的下限(如下表)。
科 别 建筑面积(平方米/生)
工 科 3.40
(建筑学) (6.30)
理 科 2.00
文 科 2.40
政法、财经科 2.08
外 语 3.34
体 育 科 1.22
(二)图书馆:图书馆的阅览座位及每座位的设计定额仍按《定额》执行。重点学校书库的藏书量未达到《定额》规定的可按《定额》中的规定增加10%~15%(理工科)或15%~20%(文法财经科),书库藏书量已超过《定额》的规定者可按现有藏书量并考虑若干年的发展
增加书库的建筑面积。
(三)实验室、实习工厂:一般高等学校仍按《定额》执行。重点高等学校肩负的任务不同,其定额可适当高于《定额》中的规定。经我部批准设置的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其建筑面积另案核定,不在此项定额之内。
(四)教工住宅与宿舍、校行政办公用房、系行政办公用房及教工食堂:
这四项定额与学校的人员编制比例密切相关。考虑到目前各校的人员编制普遍超过《定额》中所确定的编制比例,各校在编制总体计划任务书时应按照我部即将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人员编制的暂行规定及《定额》中所确定的各项原则,对上述四项定额进行调整。新的编制比例颁发前,
可以适当提高原有的定额。
教工住宅的居住标准按国务院国发〔1983〕193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五)福利及附属用房:
1.商业服务网点所需面积,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托儿所及幼儿园:《定额》规定按每三户入托一个孩子计算。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原规定指标有些偏高,现调整为每五户入托一个孩子,设计定额不变。

二、对《定额》的补充
(一)风雨操场:原《定额》只对5000人规模以下的学校作了规定,5000人规模以上的学校可参照下表执行:
学校规模 建筑面积 面积定额 篮球场个数
2 2
(学生数) (米 ) (米 /生)
7000 2700 0.386 2
9000 3350 0.372 3
11,000 3950 0.359 3
13,000 4500 0.346 4
15,000 5000 0.333 4
(二)文科和政法财经科研究生的实验室辅助面积为每生建筑面积0.11~0.20平方米(原《定额》中未列),其他用房的补助面积按原《定额》执行。
(三)校医院:为解决广大师生看病难问题,可在3000人以上规模的院校设置校医院。门诊分科不宜过细,要以治疗和预防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慢性病为主,并设少量简易病床,以解决传染、妇产、小型手术后的住院问题。面积定额如下表:
学校规模 建筑面积 面积定额 病床数
2 2
(人) (米 ) (米 /生) (床)
3000 1300 0.43 20
5000 1970 0.39 30
7000 2480 0.35 42
9000 2880 0.32 54
11,000 3300 0.30 66
13,000 3640 0.28 78
15,000 4050 0.27 90
(四)来华留学生用房:
1.生活用房:包括宿舍、文娱、阅览、会议、会客(兼辅导)、值班、管理、贮藏、浴室和食堂等。面积定额如下表:
留学生数 建筑面积 面积定额
2 2
(人) (米 ) (米 /生)
100 3200 32.00
200 6370 31.84
300 9500 31.67
400 12,600 31.50
注:本定额所采用的居住标准是:一个本科留学生与一个我国陪住学生合住一室,每室居住面积14平方米左右,如我国学生不陪住(同楼不同室),则本科留学生二人住一室,每室居住面积16平方米左右。来华留学的研究生、进修生无我国学生陪住,一人一室,居住面积12平方
米左右。
2.其他用房:分别参照国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面积定额计算。
(五)进修生、一般干训生的宿舍参照研究生的标准(每生建筑面积10平方米)计算;处系级干训生的用房(包括宿舍、辅导室、资料阅览室、办公室等)按每生建筑面积19平方米计算(其中宿舍15平方米),进修生、干训生的其他用房面积与本科生相同。
(六)附中、附小用房:经我部批准成立的附中、附小,其建设规模按我部(82)教基字023号文颁发的《中等师范学校及城市一般中小学校舍规划面积定额(试行)》执行(见下页表)。
-------------------------------------------
| | 完 中 | 初 中 | 小 学 |
|-----|-----------|-----------|-----------|
| | 规模 |建筑面积定额| 规模 |建筑面积定额| 规模 |建筑面积定额|
| 班 数 | | 2 | | 2 | | 2 |
| |(人) |(米 /生)|(人) |(米 /生)|(人) |(米 /生)|
|-----|----|------|----|------|----|------|
| 18班 | 900| 4.99 | 900| 4.78 | 810| 3.84 |
| 24班 |1200| 4.83 |1200| 4.60 |1080| 3.56 |
| 30班 |1500| 4.67 | | | | |
-------------------------------------------
(七)科研机构用房:在系、所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实验用房和系行政用房的原则下,理工等自然科学研究所(室)按我部批准的专职科研人数每人建筑面积30~35平方米计算;文法财经等社会科学研究所(室)按专职科研人数,每人建筑面积12~15平方米计算。上述定额中
已包括实验室、资料、办公、会议接待、值班室等。
(八)生产用房:
1.建筑设计研究院(室):按我部批准的人员编制,每人建筑面积14~15平方米计算其用房(已包括设计、展览、资料、办公、会议、接待、值班等用房)。
2.生产性工厂:按我部批准的生产任务和人员编制,根据校办厂的特点,参照社会上同类型用房的面积定额,具体核算。
(九)会堂:每个高等学校可规划一个会堂供学术报告、重要集会及演电影之用,其建设规模参照下表进行安排:
学校规模 座位数 设计定额 建筑面积 面积定额
2 2 2
(学生人数) (座) (米 /座) (米 ) (米 /生)
2000~4000 1000 1.60 1600 0.40~0.80
5000~7000 1500 1.55 2330 0.33~0.47
9000~12000 2000 1.50 3000 0.25~0.33
13000~15000 2500 1.45 3630 0.24~0.28
(十)夜大学、函授部用房:夜大学、函授部均只考虑教学办公及其辅助用房(资料室、会议室、学籍档案室等),其定额按我部核定的人员编制,夜大学每人建筑面积10平方米左右,函授部每人建筑面积12平方米左右计算。夜大学的教学用房及函授部的辅导站均利用本校或其他
单位的房屋解决。教职工住宅、宿舍等生活用房可参照《定额》同类用房的指标计算。



1984年4月10日

煤矿安全监察员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煤矿安全监察员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2号


《煤矿安全监察员管理办法》已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局长 王显政
2003年6月13日


煤矿安全监察员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煤矿安全监察员管理工作,保障煤矿安全监察员依法行政,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行煤矿安全监察员制度。煤矿安全监察员是从事煤矿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工作的国家公务员。


第三条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按干部管理权限对煤矿安全监察员实行分级管理。


第四条 煤矿安全监察员除符合国家公务员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热爱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熟悉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


(二)熟悉煤矿安全监察业务,具有煤矿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


(三)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四)符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规定的工作经历和年龄要求;


(五)身体健康,适应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需要。


第五条 煤矿安全监察员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确认,并颁发煤矿安全监察员证。


第六条 煤矿安全监察员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实施煤矿安全监察,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煤矿及其有关人员不得拒绝、阻挠。


第七条 煤矿安全监察员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照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对煤矿安全实施监察;


(二)对划定区域内的煤矿安全情况实施经常性安全检查和重点检查;


(三)查处煤矿安全违法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决定或提出实施行政处罚的意见;


(四)参与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的审查和竣工验收;


(五)监督检查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


(六)参加煤矿伤亡事故的应急救援、调查和处理工作;


(七)法律、法规规定由煤矿安全监察员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煤矿安全监察员履行安全监察职责,具有下列权力:


(一)有权随时进入煤矿作业场所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参加煤矿安全生产会议,向有关单位或者人员了解情况;


(二)在检查中发现影响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有权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


(三)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有权要求煤矿立即消除或者限期解决;发现威胁职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要求立即停止作业,下达立即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的命令,并立即将紧急情况和处理措施报告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四)发现煤矿作业场所的瓦斯、粉尘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超过国家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的,煤矿擅自开采保安煤柱的,或者采用危及相邻煤矿生产安全的决水、爆破、贯通巷道等危险方法进行采矿作业的,有权责令立即停止作业,并将有关情况报告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五)发现煤矿矿长或者其他主管人员违章指挥工人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或者发现工人违章作业的,有权立即责令纠正或者责令立即停止作业;


(六)发现煤矿使用的设施、设备、器材、劳动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的,有权责令其停止使用;需要查封或者扣押的,应当及时报告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处理;


(七)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权力。


第九条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为煤矿安全监察员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装备和劳动防护用品。


煤矿安全监察员下井工作,享受井下工作津贴。


第十条 煤矿安全监察员履行安全监察职责,应当向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出示煤矿安全监察员证。


煤矿安全监察员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伪造、买卖或转借他人。


第十一条 煤矿安全监察员在执行公务时,涉及本人或者涉及本人有关亲属的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二条 煤矿安全监察员发现煤矿存在事故隐患或危及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处理或者向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


煤矿安全监察员对每次安全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应当作详细记录、填写执法文书,并由参加检查的煤矿安全监察员签名后归档。


煤矿安全监察员发出安全监察指令,应当填写执法文书并送达行政相对人。


第十三条 煤矿安全监察员应当依法履行煤矿安全监察职责,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维护国家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煤矿安全监察员不得接受煤矿的任何馈赠、报酬、福利待遇,不得在煤矿报销任何费用,不得参加煤矿安排、组织或者支付费用的宴请、娱乐、旅游、出访等活动,不得借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在煤矿为自己、亲友或者他人谋取利益。


第十五条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制定煤矿安全监察员培训规划和办法,组织实施对煤矿安全监察员的岗前培训、年度轮训、特殊培训。煤矿安全监察员每三年应当接受不少于一个月的脱产培训。


第十六条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察员的监督约束制度。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行政监察部门依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对煤矿安全监察员履行工作职责实施行政监察。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及时受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煤矿安全监察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检举和控告。


煤矿安全监察员应当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煤矿及其职工和社会的监督。


第十七条 煤矿安全监察员实行定期交流轮岗制度。


第十八条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按照管理权限和国家有关规定对煤矿安全监察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煤矿安全监察员使用和奖惩的依据。


第十九条 煤矿安全监察员有下列表现之一的,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一)在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中成绩突出,有重大贡献的;


(二)在防止或者抢救煤矿事故中,使国家、煤矿和群众利益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三)在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中依法履行职责,使煤矿安全状况有明显好转的;


(四)在煤矿抢险救灾等工作中奋不顾身、作出贡献的;


(五)在煤矿安全技术装备开发与推广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


(六)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


(七)有其他功绩的。


第二十条 煤矿安全监察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接受煤矿的馈赠、报酬、礼品、现金、有价证券;


(二)参加煤矿安排、组织或者支付费用的宴请、娱乐、旅游、出访等活动的;


(三)利用职务便利为本人及亲友谋取私利的;


(四)滥施行政处罚或者擅自改变行政处罚决定的;


(五)徇私枉法,包庇、纵容违法单位和个人的;


(六)对被监察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刁难或者打击报复的;


(七)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


第二十一条 煤矿安全监察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予以批准或验收通过的;


(二)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验收的煤矿擅自从事生产活动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予以处理的;


(三)对已经取得批准的煤矿不履行安全监察职责,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不撤销原批准的;


(四)对已经存在的煤矿事故隐患或煤矿安全违法行为按照法定职责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事故隐患或影响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不依法及时处理或报告的。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2000年12月9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煤矿安全监察员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